江永团结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夯实基建促就业 聚焦民生暖人心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周佳琳 周夏静)江永县团结村,这个曾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为零的村庄,在永州市委政法委、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驻村工作队入驻近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蜕变,2700余亩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得以完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万元,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庄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

团结村是湖南省“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示范基地”,也是江永县潇浦镇万亩水稻基地的主力军。走进团结村的2700余亩高标准农田,崭新的河道、沟渠如动脉一般连接起水源与农田,平坦宽阔的机耕道纵横交错,轰鸣的翻耕机与田间忙碌插秧的村民,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事画卷。另一边,挖机正有条不紊地平整土地,工人们也在抓紧加固水渠,全力完成项目的收尾工作。
市委政法委、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驻团结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唐亚强介绍:“我们刚到村里的时候就发现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明显,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所以我们就向上级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涵盖了4公里的河道、20公里的沟渠、10公里机耕道等设施,现在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为今年早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助力。”

该项目不仅极大改善了团结村农田水利与耕作条件,还为众多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1300万元项目资金中,有200万元专项用于以工代赈支出,其中一部分作为村民用工费,另一部分作为管理费进入村集体经济账户,实现集体与个人的双赢。
江永县潇浦镇团结村委委员周海平说:“项目雇佣村民大概有一百多人,选人的话我们是优先贫困户,人均增收有一万多元,2024年,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14.8万元。”

村庄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环境也在悄然蜕变。凤塘自然村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周边500余名村民的“活动天地”,300平方米的空间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
江永县潇浦镇团结村村民周三仔说:“村里的小孩有地方玩耍,老人可以跳舞、运动。我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颈椎病,但在这里锻炼后感觉很舒服。”

工作队还通过拆除整治空心房、治理河道、铺设柏油路、设置垃圾指定回收点、增加保洁员等系列举措,实现了村庄从“脏乱差”到“绿净美”的蝶变。
市委政法委、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驻团结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唐琳波说:“在提升村庄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借鉴了其他村庄的优秀经验,同时发动村民参与,让大家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整治成果才能长久保持。”
江永县潇浦镇团结村村民胡江英称:“以前村民都是到处乱扔垃圾,现在环境大整改之后,村民对于环境卫生意识都很强了,都把垃圾统一放到指定的垃圾桶里面,大家都不会随便乱扔垃圾了。”

在推动村庄整体发展的同时,驻村工作队也始终将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冷暖放在心上,通过“一户一策”实施精准帮扶。70岁的何德奎老人,儿子因病离世,留下十几万治病债务、智力残疾的孙子和读高中的孙女,工作队将老人纳入监测户,并为其申请了低保。然而不久,孙子孙女又被精神病患者砍伤住院,工作队紧急协调司法救助、慈善总会资金以及各项慰问救助金共计7万余元,并为其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每年增收约1万元,为这个不幸的家庭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江永县潇浦镇团结村村民何德奎说:“这两年,工作队和支书都很关心我们。我有时在允山打零工,有时在家,但他们总是常来看望我,让我很感动。谢谢他们!”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这个曾经的落后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市委政法委、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驻团结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熊忠宇表示:“我们工作队进驻团结村两年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团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八个推动’、‘五个振兴’的总目标继续抓好产业振兴、乡村治理,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把我们团结村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