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嵩明:杜鹃花开科技树

时间:2025-08-20 08:38:00

杨忠元查看高山杜鹃长势。

“我这块地里,种着2022年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天已擦黑,嵩明浩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忠元还在大棚里忙碌,他捧起一盆盛开的高山杜鹃介绍,“这个品种叫阳春雪,是我们花了3年时间培育出来的,同时具有牡丹的艳丽色泽和茶花花瓣的层次感。”

近年来,高山杜鹃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为改变商业品种和盆花产品大部分依赖从欧洲国家进口的状况,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在嵩明县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助力特色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利用云南本土资源与国外品种进行远缘杂交育种,通过胚挽救技术和无土栽培促成技术,使杂交育种周期缩短了两到四年。”省农科院研究员解玮佳介绍。

实验室设在田间,科研方向紧连市场需求。“遇到棘手问题,我就用手机与专家一对一视频连线,棚里的事就地就能解决。”杨忠元说。在科技的加持下,高山杜鹃产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前只在冬季开放的杜鹃如今四季盛开,“今年我们储备了3万棵盆花,打算作为年宵花提前100天投放市场,预计亩均产值较传统品种翻番,可以达到20多万元。”

历经10余年攻坚,省农科院花卉所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达到20多个,科研成果荣获2022年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越来越多的高山杜鹃攀上了“科技树”的枝头。从田间到云端,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模式,深耕市场,用心浇灌,嵩明已成为全国知名的高山杜鹃新品种研发繁育基地,花卉产业由“种植生产型”向“产销两旺型”转变升级。2025年上半年,嵩明县花卉种植面积1.98万亩,鲜切花产量7.27亿枝,产值达12.94亿元,核心产区花农户均收入超过7万元。

大棚里,黛玉、珍珠姬、红粉佳人……一盆盆被赋予中国传统美学名字的杜鹃花还在静待花期,杨忠元已谋划着上网推广打造自己的IP:“待销路稳定后,我一定要把技术复制给周边农户,与大家一起分享科技赋予产业增值的红利。”(云南日报 记者李树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