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坚守,成就油茶产业传奇
40年坚守,成就油茶产业传奇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谢超炎
暮春时节,走进怀化高新区的湖南天润发油脂有限公司,浓郁茶油香扑面而来。"这是即将发往泰国的产品。"董事长江贤发指着满载的货柜介绍。今年,该公司力争油茶产品出口突破4000吨。
从家庭作坊到年产值5000万元的现代化企业,这位企业家用40年光阴,书写了一段油茶产业的奋斗传奇。
从17岁开始豪情创业
江贤发是土生土长的芷江人,成长在油茶之乡的他,从小就喜欢看茶油金果满枝。
17岁那年,江贤发与做茶油土法加工的邻居交谈时,萌发了油脂机械化加工可获得更大效益和成就感的梦想。于是瞒着父母从信用社借款9500元,在不远的新晃租了一间破旧的小厂房,购买一台小榨油设备,开启机械化榨油之路。没想到首年就盈利5万元,三年后跻身县民营企业纳税前三强。
此后,他的产业版图不断扩展:在会同县建立第二家加工厂,在油茶资源相对集中广西三江建成第三家年产7000吨的企业。

(江贤发在检测公司的茶油品质。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谢超炎 摄)
"质量、诚信、供应链是根本,我搞产业就是长期靠农户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原料发展起来的。"江贤发总结道,企业与农户必须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位来自广西百色市的客户说:“合作20年,他们不仅预付订金,还提供技术指导,让我们产销无忧。”
据悉,近10年来,该公司在会同、通道、中方等多个油茶重点县和广西的柳州、河池和百色等地,与1200余户农户建立了2.6万亩油茶林和300余家茶油加工小作坊的原料供应基地。年收购农户优质茶籽1500吨、初级山茶油400吨、茶枯1.1万吨,年加工精制茶油500余吨、茶粕1万吨,油茶产品年均加工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湘西地区最大的油茶产品加工企业之一。
坚持不懈付出40年,江贤发从事的油茶产业从几千元小作坊起步,发展成为总资产达3500万元的规模型现代企业,实现了年利润过1000万元的梦想。
国际陆港带来新机遇

(整洁的现代化厂房。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谢超炎 摄)
“这是从广西三江搬迁回怀化的新厂,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年过花甲的江贤发说。公司整齐划一的新厂房建设面积近1万平方米,年油茶产品生产能力达1.1万吨,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加工成为怀化茶油产业的又一新亮点。
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缘于怀化国际陆港的强力牵引:
——外贸时间缩短了。过去在广西三江,货物要用汽车运往广州和深圳港口,再上船运到东盟国家,至少需20天以上。现在从怀化国际陆港起运,通过陆海新通道到东南亚,运输时间缩短13天以上,大大节省物流时间。
——通关交易更快捷了。原来要到广州海关报关,现在就在怀化海关就地报关,并有海运船通用的标准货柜到厂里直接装柜,简化了公司90%的转运和通关环节。
——实现利润更多了。与过去相比,通过国际陆港物流新通道,每年为公司减少成本15%以上,生产同样份额的产品利润比在广西三江要高50%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公司就增加收益100万元以上,效益非常明显。
“怀化有了国际陆港,让我们有了壮大产业的新优势。”江贤发对油茶产业发展信心百倍。未来3年,他计划在怀化高新区再租用厂房2000平方米扩大生产规模,并在附近建设4000平方米的油茶籽收购、加工、仓储中心,年收储茶籽5000吨以上,将公司打造为五省边区最大的油茶产品交易和外贸中心。
“追梦不是做白梦,看准了就抓紧干。”江贤发说,油茶产业是国家保障粮油安全的战略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他要发挥余热,用更好的加工水平和更广的外贸渠道,带动和帮助老百姓把绿色的油茶山变成造福一方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