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特色教育点亮村里娃的“绿茵梦”

时间:2025-07-04 04:08:00

【来源:农民日报】

一所乡村小学,居然为“苏超”中的两支强队输送了4名主力球员。

眼下,“苏超”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球员中,为南通队效力的黄蒋大亚、季桑楠、赵东旭和为南京队效力的孟振南,4名职业球员都曾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接受过足球训练。这不禁引发人们思考: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缘何能培养出多名职业球员?

走进岔河小学,会发现该学校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足球“气质”。从外部陈设看,学校用地砖拼出足球图案,在走廊摆放足球模型,就连垃圾桶也设计成了足球的形状;再聚焦其育人方案,900余位学生人手一球,学校不仅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还建立班队、年级队、校队三级梯队,每学期开展一次年级联赛等。这些举措并行推进,让足球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个个都成为“小球星”。

浓郁足球氛围的形成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其中,自上而下的推动十分关键。自2006年起,南通市如东县即创新采用“县队校办”的模式,开展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教育实验。

何谓“县队校办”?即打破传统专业少体校的培养模式,将“种子选手”下沉至各基层学校进行培养。以往,体校学生常因专注训练而忽视文化课学习,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其升学与就业。为此,如东县将运动队“搬进”学校,比如将县里的足球队落户在岔河小学,让排球队进驻光荣小学、德耀小学,将篮球队设在马塘小学等。如此,既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追逐“体育梦”,也让每所学校都拥有了独特的“体育名片”。更重要的是,无论学生是否具备竞技天赋,都能深度参与到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体育运动中,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资力量同样是影响育人成效的关键要素。岔河小学的7名专职体育教师中,有4人具备国家级足球教练资质,这就大大确保了教学的专业度和有效性。此外,岔河小学还经常邀请优秀球员回校传授球艺。黄蒋大亚作为“明星学长”,就曾为学弟学妹们亲授经验,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训练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扎根乡土、不计得失的育人热忱对乡村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岔河小学的祝宗明老师就是位“传奇人物”。2010年,当足球刚被纳入岔河小学的课程表中时,校园足球怎么发展、靠什么发展,还处于一切未知状态,学校里甚至连塑胶跑道和绿茵场都没有。但祝宗明克服困难,找来无缝钢管请人焊接球门,又自己动手缠好球网,如今这道历经15年风吹日晒的球门,至今仍屹立在操场上,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小球星”的成长。

城乡教育的差距,在素质教育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梳理岔河小学多年来的探索经验可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发展素质教育并不一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关键在于要有长远规划,各部门、各主体需齐心协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如此才能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孩子的梦想得以实现。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来自乡村学校的“明星选手”在各大赛场闪耀光芒,让乡村教育的成果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