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字字不提痛,句句痛不欲生,道尽人世间沧桑。

时间:2024-12-10 16:30:24

意难平,最早见于宋朝孙应时的《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后来演变成一个网络流行语,多指不能释怀、放不下,不甘心的感觉,念念不忘却没有回响。常常被用于形容令人遗憾惋惜的,渐渐沦为了一个常见的“虐梗”。


曹雪芹在《终身误》写道: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曹雪芹的这首 《终身误》是一首散曲,出自《红楼梦》第五回。

此曲名为《终身误》,便是对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和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慨叹。曲子里的“俺”,指宝玉;“金玉良缘”指宝玉与宝钗之间虽有名分却无爱情的婚姻,而“木石前盟”则是指宝玉与黛玉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这首曲子写的是宝玉完婚后仍然无法忘记已去世的黛玉,尽管他与宝钗“齐眉举案”、相敬如宾,但却终归“意难平”。万念俱灰下,宝玉最终还是舍弃家庭,出家做了僧人。而宝钗空有“金玉良缘”的虚名,却只能独守空房,抱憾余生。宝玉、宝钗、黛玉三人最终皆误了终生,曲名即取自此意。

整首曲以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宝玉之口表现了作者曹雪芹对没有爱情的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和不满。

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

正如脂砚斋评石头记中那回出现了这句话:“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到头来都是一场悲剧。这是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尽管二者的意义不同,然而都是悲剧,真是所谓“干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深渊正在这里。


向来心是看客心,

奈何人是剧中人。

——民国·张爱玲《倾城之恋》

“海上月是天上月”指的是,无论是在海上看到的月亮,还是在天空中看到的月亮,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句话用在感情上,意思是说,真心相爱的人,无论在哪里相遇,都是命中注定。

“眼前人是心上人”指的是,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爱人,就在自己的眼前。这句话用在感情上,意思是说,真爱往往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宋·苏轼《鹊桥仙·七夕》


今天在一起尽兴酣醉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在漫天风雨中告别之后,不知我们各自又身处何地。


鹊桥仙·七夕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苏轼的一首诗,别开生面,写出了七夕的另一种意境

希望世间相爱的人今生能有缘再次相逢,如知己一般,相逢有醉。


银河浩渺,舟行其间,友人如仙,携天风海雨归来。一醉方休,笑谈风月,此乃前世修得之缘。月下告别,不作儿女情长,唯愿友情如星辰,永恒璀璨。风雨过后,君将何往?愿君乘风归去,留下一段传奇,让后人传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重境界:
一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读这首词感觉他个人感情的写照,但从词作背景看也同时表达了他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种无奈,是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作之一。柳永善于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描绘出他饱含着对爱情的渴望,但又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既哀愁,又不悔的坚持,充分体现了他情感世界的复杂。



三载悠悠魂梦杳,
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清代·纳兰性德《金缕曲》


屋外雨声连连,容若的心情更加沉重凄清。可恨的是,你先我而去。只是没有你在身边,我的人生也如此的乏味。

每一首悼亡,纳兰的心都是灰蒙蒙的,就像外面雾蒙蒙雨天。你和我本有钗钿之约,如今你却为何要违背誓言,让我独自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

从生前的恩爱,到关心亡妻死后的生活,甚至在其逝去后经常也不能寐,辗转反侧的思念她,可见容若对卢氏的爱已经深入骨髓。

全词读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如果世间真能有这样的真挚情感,那么死亡也就变得不再可怖。


金缕曲、亡妇祭日有感

(清)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却把你弄丢了。你说你会记得我一辈子,怎么这话还言犹在耳,我们就走到了穷途陌路,从此竟真的山水不相逢了。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渐行渐远渐无书,
水阔鱼沉何处问。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散,我看你在人群中。”
有人说,大多数的遇见皆来自于人海,终回归人海。

欧阳修写“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晏几道写“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李清照写“甚雯儿晴,雯儿雨,雯儿风”;说穿了一个想问而不敢问,想见又不能见,偏偏又思绪从生。不过,晏小山终生有心情写,欧阳修和李清照岁数上去了,就没这种兴趣了。

诗中有云:“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岁月如流,时间识人,曾以为能永远紧密的关系,最终还是渐行渐远,各散天涯。
或许想起时亦会留恋,但再怎么留恋也已是无济于事。
人生本就是一列行驶的列车,总会送别一些人,再迎来一些人。
我们无需为离去的人黯然神伤,也无需为走远的关系恋恋不舍。
因为,能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真正属于你,自然也不必惋惜。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梦微之》

这首《梦微之》是白乐天在元微之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其中颈联「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伤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该诗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唐代李商隐《无题》的七律,虽谓无题,其实是深爱之题,是对所有深爱者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至情描绘,爱愈深痛愈切,放不下时时想知道对方信息,月下轻吟思念感觉寒凉是心中的不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千载名句,本为至死不渝的爱,如今用来形容无私奉献,高尚的品德。
明媚期许春风万里,爱是恒久的话题,诞生无穷的希望和力量,美好在思念中翩然成诗。诗是精神寄托,为天地潋滟为岁月旖旎。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释义:

城南的小路又迎来了春天,遗憾的是,只见当年的梅花,不见当年的佳人。
想来,她的玉骨在九泉之下,早已经变成了一捧黄土,当年曾一起写就的磨痕,如今也被灰尘深深覆盖。

公元1025年,距离陆游去世还有4年。某一天夜里,他再次梦见唐婉,因此醒来后,就写下了这首诗。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令无数人唏嘘。

他们本是琴瑟和鸣的恩爱夫妻,却因陆母的干涉,不得不分开。

陆游在母亲的安排下,另娶新妇,唐琬也被迫另嫁他人。

多年后,他们在沈园重逢。

世人只知陆游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悲情绝唱《钗头凤》,却不知唐琬同样写了一首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而且就在相遇这一年的秋天,唐琬病逝了。

就像杨绛先生在给钟书先生的信中所写: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再也没想过别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