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6万个岗位送到北京,年薪百万以上岗位240个
4月19日,由教育部与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开幕。
广东省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及部分省直企事业单位参加为期两天的北京站招聘活动,用人单位共有1650家,提供岗位总计6万个。据悉,参加现场招聘单位共793家,提供岗位4.2万个。现场招聘年薪100万以上岗位240个,50万-100万年薪岗位2456个。

4月19日,“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启幕。图为求职者在招聘会上寻找合适岗位。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高校应届生与广东就业市场双向奔赴
当天,现场招聘活动共吸引京津冀地区上万名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报名参加。
清华大学外文系2025届硕士应届生陈奕宁是当天第一位在现场签约的求职者。“我出生在中国香港,在广州与佛山两座城市长大。今年6月我将毕业,打算回到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陈奕宁告诉记者,他已经和广州公交集团进行深入交流,决定当天正式签约。
“虽然是文科,但既然我学了外语,那么我就能用这一技能,参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事业中。广州公交集团有涉及出海的业务,比如对外传播中国智慧交通建设,与我的职业规划很契合。”陈奕宁表示,他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很好的机会,现在他最大的期待就是回到他熟悉的湿热气候中,“熟悉的气候和生活环境能让我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希望未来在广东能够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我价值。”
来自广东云浮的清华环境学院博士应届生曾宇飞也打算回到家乡工作,当天他与广州交易集团签约。“我觉得广东的机会很多、平台很广阔,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特别好,很适合博士生发展。”他表示,“这次盛大的活动和此前的招聘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广东的诚意。我签约的广州交易集团是全国碳市场的先行者,它的业务方向与我的研究方向很契合,我希望未来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公司的业务结合,与广州、广东乃至全国的碳市场发展结合。”他认为,广东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北京则汇聚了高密度的高素质人才,此类活动对求职者、用人单位与整个就业市场都很有益。
用人单位也在活动中收获颇丰。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庆阳表示:“我们带来了研究员和项目经理两个岗位,年薪均在50万-100万元,自带项目的博士收入可能更高。北京的科研人才密度高,这次活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已经签约了3位博士。”

求职者与招聘企业代表交流。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超七成岗位深度嵌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链
招聘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线上专题招聘平台则可实现24小时岗位直连。8个京粤合作项目在开场仪式上签约,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广东省各地市重点单位和企业,积极对接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推进合作共赢,集中在政校企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共建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建立人才工作长期合作机制。
清华大学负责同志在开场仪式发言中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全球创新创业热土,此次活动是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将助力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眼科医院、广州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广纳贤才,南方电网、广汽集团、广州工控等大型国企,与腾讯、视源电子等头部民营企业纷纷赴京招揽人才,创历年广东赴外招聘的“规格新高度”。
据悉,本次招聘活动精准锚定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超70%岗位深度嵌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链。此次精准引才,将为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链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加速产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在“十五五”实现新突破。

4月19日,793家单位参与现场招聘,释放4.2万个岗位。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将到清华大学等18所高校开展专场招聘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并非只有招聘区域,而是以“一路繁花,前程似锦”为主题,打造了开场仪式、现场招聘、宣传展示、交流互动、深度服务五大功能区域。现场招聘区按照产业分区,涵盖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宣传展示区分为科技馆和文化馆,展示产业发展、科创成果、人才政策及岭南文化、宜居生态等。交流互动区设置了“广府地标打卡”等岭南特色摊位。深度服务区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校友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现场气氛火热,5万余份定制的“乐享广州”城市礼遇“大礼包”,涵盖定制行李箱、时尚服饰、广式美食、热门景区门票、酒店住宿、岭南特色文创等,吸引求职者目光。场馆还搭建了粤韵舞台,布置醒狮迎宾;邀请北京大学校园歌手乐队演唱粤语经典歌曲,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岭南风情。
此外,这次招聘活动只是开始,人才的对接仍在持续。4月20日,广州11个区和部分市直单位将牵头组织400多家企事业单位分别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8所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接下来,广东还将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举办系列专场招聘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赴粤就业搭平台、拓渠道、促匹配。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牵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