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西:平陆东汉墓群重大发现 M27墓葬或实证曹操薄葬令推行轨迹

时间:2025-04-19 06:33:00


M27墓门

M27出土的卷沿罐。

M27墓室总平面图。

  本报讯(记者王荔)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公布运城市平陆县茅津村东汉墓群最新考古成果。在3座东汉墓葬(M7、M8、M27)的发掘中,编号M27的墓葬因葬制骤变、随葬品极简等特征,被初步判定为东汉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推行薄葬制度后的典型遗存,为研究汉末丧葬文化变革提供了关键实物例证。

  2023年10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考古研究所和运城市考古队联合发掘了位于运城市平陆县茅津村的古墓群。墓群由3座东汉墓、19座宋元墓、15座明清墓和1座近代墓组成。

  此次公布的3座东汉墓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这3座东汉墓均无纪年材料出土。M7出土陶器包括耳杯、案、盘、勺、樽、魁、仓房、灶、壶、豆形灯、罐,这是东汉墓葬中常见陶器组合,且具有更多东汉早期或前期物质文化因素。M8与M7相邻成组,通过出土器物的造型和制作风格,M8年代晚于M7。

  而M27独居东区,间距达100余米,与前两墓形成鲜明反差,墓砖无任何涂红,随葬品仅见素面灰陶罐、陶碗,东汉常见釉陶礼器(耳杯、案、盘等)完全消失,墓道呈“口小底大”特殊结构,墓室西北角设灶,突破同期墓葬的空间布局传统。

  项目领队丁金龙指出,M27的发现解决了平陆地区东汉晚期墓葬资料匮乏的问题,其器物组合(如刘家渠Ⅲ型卷唇罐、夏县东汉晚期同类罐)与葬制特征,为建立晋南地区汉魏考古学标尺提供关键坐标。

  “无玉琀、无铜印、无礼器”的“三无”特征,与《宋书·礼志》记载的“魏武禁厚葬,断立碑”形成实证,显示政策推行已渗透至地方士族阶层,而非仅停留在政令层面。

  目前,考古队正通过碳十四测年技术精准测定M27年代,并对墓主骨骼进行DNA分析,试图厘清其族属与社会地位。结合周边宋元明清墓葬的发掘,茅津村作为黄河渡口的千年聚落变迁史也将逐步揭晓。

  “M27不仅是一座墓葬,更是汉末乱世制度变革的微观样本。”丁金龙表示,该发现为解读“从汉制到魏制”的转型提供了新视角,印证了曹操通过丧葬改革重构社会秩序的历史实践。

本栏图片均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