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听罗一民系统解读张謇日本观 张謇“癸卯东游”研学活动暨学术沙龙在南通举行

时间:2025-07-09 09:32:00

“癸卯东游”是张謇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张謇走向世界的一个新的起点,在张謇研究中至关重要。7月5日,张謇“癸卯东游”研学活动暨学术沙龙在南通张謇企业家学院举行。来自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及社会各界的70余位嘉宾参加活动。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罗一民现场分享学术报告《张謇与日本》。

张謇的一生与日本“剪不断、理还乱”。罗一民说:“过去我们研究张謇和日本的关系,往往侧重于甲午战争和1903年‘癸卯东游’两个历史阶段。但我觉得张謇的一生都与日本深度交集,他对日本的态度与观念因时而变。我们有必要在完整梳理张謇与日本关系的基础上,透过他所有的对日主张,去领会其中隐含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实质,在加深对张謇认知的同时,也寻求我们当今处理中日关系的启示。”

罗一民将张謇一生与日本的交集概括为5个阶段,即早年的“知日派”、甲午战争期间的“战日派”、甲午战后的“制日派”、晚清末年的“仿日派”、辛亥革命后的“防日派”。

在早年的“知日派”阶段,张謇不仅在20岁出头的年纪便敏锐觉察到日本的野心和威胁,还在“壬午兵变”后提出系统的应对策略,强调战备与自强;在甲午战争期间的“战日派”阶段,面对日本借朝鲜问题挑起战端,张謇是清廷内部坚定的“主战派”代表,认为只有展现“战势”,才能迫使日本就范或促使列强调停,争取有利和局;在甲午战后的“制日派”阶段,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屈辱,使张謇认识到仅靠军事“战日”已不足,需要从经济、政治等多方位“制日”;在晚清末年的“仿日派”阶段,张謇转变思想,认为要制日必先自强,自强需学先进;在辛亥革命后的“防日派”阶段,张謇对日态度以警惕、戒备、防范为主,甚至“反日”。

纵观张謇一生与日本的关联,罗一民认为,张謇对日本的态度随中日国力对比、关系演变及自身认知深化而动态调整,其核心始终是维护国家利益与推动现代化。“爱国主义底色,是他所有对日主张的根本出发点。”

自6月3日搁笔,罗一民此次带来的《张謇与日本》报告,是其最新研究成果的第一时间分享。“报告充满辩证思维,让我们看到了张謇日本观‘变化’当中的‘不变’,为我们全面系统认识张謇的日本观提供了一条清晰可辨的理论线索和思想逻辑。”江苏省张謇研究会会长、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管向群表示,这场报告不仅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张謇研究领域提供了启示,也为今天分析研究国际问题提供了历史启示和借鉴意义。

如今,我们要在更宏阔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下审视张謇“癸卯东游”的历史必然性与卓越前瞻性,并深刻理解其当代价值。当天下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云结合亲身工作与生活经历,分享了他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张云在日本新潟大学任教近20年,长期研究国际关系中的认知问题。在他看来,中日关系中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是社会认知问题。“如何改善彼此的信任度,或许就需要像张謇这样的社会力量。张謇作为民间人士,在当时能够接触到日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高层人际网络,这放到今天都很不容易。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时代所需,即聚力社会层面,多做一些民间交流活动。”

学术报告结束后,嘉宾们就中日关系问题纷纷发问,如“日本对中国的‘误认知’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如何看待中日产业竞争”等,现场掀起一阵阵讨论热潮。

此次活动,是张謇“癸卯东游”研学活动在国内培训的开端。活动由江苏省张謇研究会、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张謇企业家学院主办。据介绍,张謇企业家学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累计培训12.6万人次,已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培训、实践张謇精神的重要基地。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