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秋日:六首古诗词,桂花香满径,秋意正浓时

【01】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的月色为背景,描写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院落中的景象,月光洒满地面,树木上栖息着乌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次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意,冷露无声地打湿了桂花,使得花香与寒意交织在一起,更加深了读者的感受。
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将笔锋转向了人的情感世界。
中秋之夜,人们纷纷仰望明月,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诗人却以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02】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前两句“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以清新雅致的景致开篇,竹坞洁净,水槛清澈,却因友人的远离而显得孤独。
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将诗人的相思之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含蓄。
后两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寞。
秋日的阴霾久久不散,霜飞得也晚了些,而枯荷在雨中摇曳,发出声声脆响。
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枯荷听雨,既是对友人离去的无尽思念,也是对时光流逝、友情难再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

【03】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以秋日薄暮为背景,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田园景象。
诗人徙倚在东皋之上,眺望远方,却感到无所依傍,透露出淡淡的迷惘与孤寂。
树木染上了秋色,群山沐浴在落日余晖中,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牧人驱犊返家,猎马带着猎物归来,这些生动的生活场景,又增添了画面的温馨与和谐。
然而,诗人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并无相识之人,这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于是,他长歌一曲,怀念起古代隐士采薇而食的高洁情操,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04】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五律,描写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秋日山居图。
诗中,“空山新雨后”起笔即勾勒出雨后山林的空灵与清新,“天气晚来秋”则点明了时令,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
接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以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等自然景物,构建了一个幽远而宁静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后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竹林的喧闹和莲叶的摇动,间接写出山间生活的生动与和谐,透露出一种宁静中的活力与生机。
最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秋天的山中王孙(这里指诗人自己)自可以久留。这句诗蕴含了诗人对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05】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以秋色、湖光,勾勒自然美景,展现词人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波神留客,细浪添趣,透露出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留恋。
面对阻风,词人乐观豁达,认为明日风回更佳,今宵露宿亦无妨,体现了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末句以“水晶宫奏霓裳”喻自然之美妙,展望岳阳楼之登临,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词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06】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范仲淹的一首深情之作,写了秋日的壮丽景色与词人的深切思乡之情。
开篇“碧云天,黄叶地”即勾勒出一幅绚烂而凄清的秋日画卷,色彩鲜明,情感深邃。秋色与波光、寒烟交织,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悠远的意境。
词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愁绪与广袤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山映斜阳,芳草无情,更映衬出词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与旅途的孤寂之感。
明月高楼,本应是赏景的佳处,但词人却劝自己不要独倚,因为酒入愁肠,只会化作相思之泪,更添无尽哀伤。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范仲淹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才华与深情厚谊。
